佛山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?取得哪些成效?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佛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?佛山又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?如何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?一起听听佛山的答案!
请问佛山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?取得哪些成效?
白涛:佛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,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。
2024年8月5日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白涛(右二)到南海区里水镇宏岗村调研村居环境整治工作。
高站位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
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,并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在环境系统治理、生态城市建设、绿色清洁生产等方面成为领头羊,与“百千万工程”、制造业当家等重点工作任务同谋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。2021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共召开76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,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实地调研、现场办公56次,切实把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体现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。
高起点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
因地制宜优化林分改善林相,去年以来完成林分优化4.46万亩、森林抚育1.88万亩。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,全市在册古树名木基本实现保险全覆盖。分类推进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,三水三江汇湿地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。启动“绿美佛山1人1天1元”慈善基金行动,超51万人次捐赠,形成共建共享良好局面。
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
创新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模式,14个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全部达标,水质为2000年以来最优。推进“车企油路”协同治理,关键指标PM2.5平均浓度从“十三五”期间31微克/立方米下降至21微克/立方米左右,空气质量为2012年以来最佳。土壤环境持续改善,“十四五”以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%。
高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
深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全市已有698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“数改智转”、占比达68.6%,2个绿色工业园区、56家绿色工厂、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。大力发展氢能、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,集聚了170多家氢能企业及项目,构建起涵盖“制、储、输、用”的氢能全产业链体系,佛山成为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的牵头城市,仙湖实验室成功突破氢复合动力和氨氢融合零碳内燃机核心技术,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8.9%,煤炭消费占比下降6.4个百分点;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规模240万千瓦,排名全省第二。
近年来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进行了督察,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正在开展。请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佛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促进作用?佛山将如何抓好督察发现问题整改?
白涛:生态环保督察既是对我们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“政治体检”,也是对我们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“把脉问诊”,为我们加快解决环境污染问题、补齐生态建设短板提供了有力指导和帮助。例如,通过对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,推动漫水河(噉咀)断面水质从劣Ⅴ类实现连续3年达到Ⅲ类,全市铝型材和陶瓷行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改造,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区域(规划)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,审批整体时限缩短60%以上,等等。
2024年9月26日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白涛(一排中)调研东平水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围绕此次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,我们将拿出立行立改的态度和行动抓好整改,高质量答好生态环保督察的政治答卷。
坚持高位推进,全面压实各方责任
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责任,坚持“一把手”带头抓、直接抓,督促各区加快制定整改方案、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,清单化闭环式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,严格销号管理,做到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。
坚持边督边改,长短结合提升实效
对短期可以解决的,即知即改、立行立改;对问题复杂、短时间内因客观原因确实难以完全整改到位的,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,明确整改目标、细化整改措施、限时予以整改。
坚持以“点上改”推动“面上治”,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、堵塞漏洞,通过整改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个区域、一个行业、一个领域内的深层次问题,实现整改、治理、监管的良性循环,坚决防止整改工作“走过场”“一阵风”。主动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,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予合理过渡期,严禁搞“一刀切”,切实做到生产、整改“两不误”。
下一步,佛山政府将如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更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?
白涛:佛山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围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用改革的思路、技术的力量、转型的方式、市场的手段,全面推进“半城山水满城绿”的绿美佛山建设,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深入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,推动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,逐步实现全域消除黑臭水体。健全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,巩固提升空气质量。强化土壤污染防治,全域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促进固废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。
全面提升生态绿化品质
以林长制为抓手,持续优化林分、改善林相,精心打造云勇林场等一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,加快培育发展林下经济,科学推进森林资源增量、生态增效、景观增色。统筹“岛、岸、路、桥、山、园”重要节点生态建设,推进“江河两岸、沿路两边、高架桥下”环境整治,提升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品质,营造岸绿花红的优质滨水景观。深入开展“见缝插绿”等绿美行动,营造“大地植绿、心中播绿、全民享绿”的植绿护绿浓厚氛围。
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
把握国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,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,规范发展回收利用行业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,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。
沧江工业园整治后成效。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
佛山河流密布,水网发达,伴随着城市几十年的高速发展,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佛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,也是上级督察的重点,佛山如何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?
白涛:佛山是典型的岭南水乡,2100多条河涌纵横交织,污染治理难度极大。为此,我们于2021年启动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,治水机制之强、投入之多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目前已完成205条城乡黑臭水体、24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,水质明显改善,2024年1—8月佛山水质在珠三角排名第3、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2。主要从四方面发力:
突出全流域治理,实现治理市域全覆盖
围绕14个国、省考断面水质达标,将全市划分为九大流域,延伸设置78个市考断面,推进240条主干河涌和486条城市、城乡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形成覆盖国考、省考、市考、主干河涌和重污染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和治理体系。
突出大兵团作战,强化治水统筹攻坚
成立市水环境治理指挥部,统筹解决水环境治理的难点、堵点。各区相应成立区级治水指挥部,全部实体化运作,配齐配强治水工作人员约280人,全市一线治水人员最多时超7000人。
突出全方位治理,注重源头系统削减
聚焦生活污染治理,新建污水管网2574公里,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2.7万吨/日。聚焦工业污染治理,完成46个镇级、65个工业园“污水零直排区”建设,推动集中废水治理。聚焦农业污染治理,推动约50万亩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治理。聚焦内生污染治理,完成约2.6万个入河排污口整治。
突出大投入推动,加强治水资金保障
2021年至2024年共投入超425亿元,保障各项治理工程的连续性,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千灯湖美如画。容铸华摄
编辑丨 铁人环保品牌工作组
来源丨 《环境》杂志、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
整理/佛山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
*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